《苏州园林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6-16 16:30:40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反思
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,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,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,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苏州园林》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苏州园林》教学反思1

这是一节公开课,《苏州园林》。主讲者是我校的一名新秀。课进行的非常顺利,老师落落大方,学生争先发言。一切都像预期的那样。概括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,理清说明的顺序……我知道,下面老师一定会赏析说明的语言,最后练笔。其实,大家都是这样一个套路下来的。

可是,我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,又多了一点什么。这样困惑着,随手看身边一名学生的课本。在课文的正上方,大大的写了两个字:“静”“境”。铅笔书写。我简直欣喜了,问她:“为什么写了这两个字?” “我预习课文时写的,这是苏州园林给我的感觉。静的美,有意境。” “那为什么用铅笔写?” “怕错了,好擦掉。” “没错没错,太好了!这两个字!” 真的太好了!可惜她没有当堂发表,老师也没有就此展开。这节课堂上少的那个东西,正是这个女生对文本感受最独特的东西——是隐藏在苏州园林背后的.那种文化,具体说是苏州园林所呈现出来的东方美学。东方美学在建筑上是讲究对称的,因为对称体现出来的庄严、平衡、稳重,是儒家的思想。可是,“苏州园林是绝不讲究对称的”。这里,只用一句“讲究自然美”来解释,似乎流于浅显了。在中国,儒家是主张入仕的,然而官场的失意之后,道家的思想往往会 ……此处隐藏14811个字……了这堂课,但由于组里开会,没来得及评课(这是一大遗憾,没有听到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建议和意见)。自己回过头来想想,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优点:

1、这堂课目标突出,重点难点都放在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上,我觉得最后学生也学有所得。

2、能结合课文引用一些课外古诗词,开阔了学生的视野。

3、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,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。

4、教学过程较为流畅。

但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外,自己总结如下:

1、时间有点赶,我设计这篇教案的时候,初衷是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`能力,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太少,《苏州园林》是一篇美文,应让学生多读,在美读的过程中领略苏州园林的美。可我老是怕时间来不及,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过于仓促。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,结合课文和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苏州园林的美。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。但同样的,给学生想和说的时间还不够充分。

2、陈策说我这堂课有两大亮点,一是导语,二是引用刘国正的诗,来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征。但我觉得我还是没有很好的利用这首诗,从回答问题当中可以看出,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。如果我当时能适当展开一下,说说这首诗的意境,可能会取到课文和诗歌相得益彰的效果。

3、课堂中讲到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的时候,学生当中产生了争议。有人认为作者采用的是空间顺序,有人认为是逻辑顺序。课堂这时候也活跃起来。我知道,这是学生还没真正理解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概念和它们的作用。可我当时也只是简单交代了一下,没有去更深的挖掘。

当然课堂的不足之处远不止这些,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深在此山中。”

《《苏州园林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友情链接